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
早岁慕五岳,尝为尘机碍。孰知天柱峰,今与郡斋对。
隐嶙抱元气,氤氲含青霭。云崖媚远空,石壁寒古塞。
汉皇南游日,望秩此昭配。法驾到谷口,礼容振荒外。
焚柴百神趋,执玉万方会。天旋物顺动,德布泽滂霈。
讲武威已耀,学仙功未艾。黄金竟何成,洪业遽沦昧。
度世若一瞬,昨朝已千载。如今封禅坛,唯见云雨晦。
长望哀往古,劳生惭大块。清晖幸相娱,幽独知所赖。
寒城春方正,初日明可爱。万殊喜阳和,余亦荷时泰。
山色日夜绿,下有清浅濑。愧作拳偻人,沈迷簿书内。
登临叹拘限,出处悲老大。况听郢中曲,复识湘南态。
思免物累牵,敢令道机退。瞒然诵佳句,持此秋兰佩。
隐嶙抱元气,氤氲含青霭。云崖媚远空,石壁寒古塞。
汉皇南游日,望秩此昭配。法驾到谷口,礼容振荒外。
焚柴百神趋,执玉万方会。天旋物顺动,德布泽滂霈。
讲武威已耀,学仙功未艾。黄金竟何成,洪业遽沦昧。
度世若一瞬,昨朝已千载。如今封禅坛,唯见云雨晦。
长望哀往古,劳生惭大块。清晖幸相娱,幽独知所赖。
寒城春方正,初日明可爱。万殊喜阳和,余亦荷时泰。
山色日夜绿,下有清浅濑。愧作拳偻人,沈迷簿书内。
登临叹拘限,出处悲老大。况听郢中曲,复识湘南态。
思免物累牵,敢令道机退。瞒然诵佳句,持此秋兰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曾梦想游历五岳,但因为俗世事务而未能实现。如今,他却发现天柱峰就在自己的郡斋对面,仿佛在与他对望。诗人通过描绘山峰的雄伟、云雾的缭绕、远空的美丽和石壁的古老,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
接着,诗人联想到古代汉皇南巡时的盛况,描述了当时的祭祀仪式和万国来朝的场面。然而,这样的辉煌终究转瞬即逝,如今只剩下荒凉的封禅坛,云雾笼罩,仿佛在哀叹往昔的荣光。诗人感叹时间的无情,人生的短暂,意识到自己也在为生活奔波,感到惭愧。
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无尽的悲伤。他看到春天的阳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尽管自己忙于琐碎的政务,但他依然能从山色和清流中找到慰藉。诗人意识到,虽然自己被生活所困,但他依然可以通过欣赏自然、诵读佳句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尚。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牵绊的反思,决心不让内心的道义退步。他希望通过诵读美好的诗句,像佩戴秋兰一样,保持自己的纯洁与高尚。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将自然美景与人生思考完美结合,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最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束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坚韧。
独孤及
独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