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絮影

风弄纤魂,烟描弱态,凭伊幻出春心。吹去萍踪,谁怜门巷愔愔。

迷离青眼频回顾,隔微尘,和梦难寻。蓦沾衣,恍认啼痕,暗拭罗襟。

虚空谁写缠绵意,看斜阳澹澹,明月深深。镜里愁窥,应添绣阁香吟。

柔情不逐流波化,倩游丝、绾上花阴。误归来,紫燕轻衔,翠箔虚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阳台 絮影》描绘了一种细腻而朦胧的情感,像是春天的柳絮在风中飘荡,既轻柔又难以捉摸。开篇“风弄纤魂,烟描弱态”用风和烟来比喻这种情感的微妙,仿佛是被风吹动的纤细灵魂,被烟描绘出的柔弱姿态。这种情感似乎是春天的象征,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但又带着一丝难以触及的飘渺。

接下来的“吹去萍踪,谁怜门巷愔愔”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情感的飘忽不定,像是被风吹散的浮萍,没有固定的归宿。没有人会关心它在哪里停留,仿佛门巷也因它的离去而变得寂静无声。这里的“愔愔”形容的是一种安静、沉寂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迷离青眼频回顾,隔微尘,和梦难寻”则表达了回忆的模糊和难以追寻。青眼象征着对过去的眷恋,但回忆却像隔着一层微尘,与梦境一样难以捉摸。这种情感让人感到迷茫,仿佛在梦中寻找着什么,却总是无法真正触及。

“蓦沾衣,恍认啼痕,暗拭罗襟”描绘了这种情感突然袭来的瞬间,仿佛是泪水沾湿了衣襟,让人恍惚间以为是泪痕,于是悄悄擦拭。这种情感的爆发是突然的、不经意的,却让人无法忽视。

“虚空谁写缠绵意,看斜阳澹澹,明月深深”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缠绵和无法言说。斜阳和明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这种情感却像虚空中的一笔,难以用言语描述。它既存在于阳光下,也存在于月光中,深深刻在心底。

“镜里愁窥,应添绣阁香吟”则通过镜子来反映内心的愁绪,仿佛在镜中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满满的忧愁。这种愁绪似乎在绣阁中回响,带着一种淡淡的香气,让人无法摆脱。

“柔情不逐流波化,倩游丝、绾上花阴”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坚韧和持久。它不像流水般轻易消散,而是像游丝一样缠绕在花阴下,始终不渝。

最后“误归来,紫燕轻衔,翠箔虚浸”则描绘了这种情感的回归,仿佛是紫燕轻轻衔来的,带着一种虚幻的美感,浸染在翠绿的帘幕上。这种情感的回归是温柔而含蓄的,带着一丝淡淡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一种复杂而难以言说的情感。它像春天的柳絮一样轻柔飘忽,却又坚韧持久,深深地刻在心底,让人无法忘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