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春歌

石亭梅花落如积,玉藓斓斑竹姑赤。
祝陵有酒清若空,煮糯蒸鱼作寒食。
长桥新晴好天气,两市儿郎棹船戏。
溪头铙鼓狂杀侬,青盖红裙偶相值。
风光何处最可怜,邵家高楼白日边。
楼下游人颜色喜,溪南黄帽应羞死。
三月未有二月残,灵龟可信渰水乾。
葑草青青促归去,短箫横笛说明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阳羡(今江苏宜兴)春天热闹欢快的节日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民间乐趣。全诗像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春日宴饮 开篇用石亭边凋落的梅花和斑驳的竹笋,暗示冬去春来。人们用清澈的美酒、糯米和蒸鱼准备寒食节(古代清明节前的重要节日),展现了江南特色的节庆饮食文化。

2. 市井狂欢 长桥边晴空下,年轻人划船嬉戏,溪头锣鼓喧天。这里特别提到"青盖红裙"——打着青伞的男子和穿红裙的姑娘偶然相遇,一个细节就勾勒出春日游玩的浪漫氛围。

3. 贫富对比 诗人用"邵家高楼"和"溪南黄帽"形成鲜明对比:富人家在楼上欣赏美景,穷苦人(黄帽可能指劳作者)却为生计所困。这种反差暗示了社会阶层差异。

4. 时光感悟 结尾处笔锋一转,提到三月未到二月将尽,用"灵龟渰水乾"(龟甲占卜显示水干)的典故,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以青草催人归、笛声盼来年作结,留下余韵。

全诗妙在动静结合:既有锣鼓喧天的热闹,又有楼台远眺的闲适;色彩明艳:红裙、青盖、黄帽构成鲜活画面;情感丰富:从节日的欢腾,到对贫富差距的暗叹,再到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层次分明。最打动人的是它真实记录了古代普通人的春日狂欢,让今天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春天气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