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谈兵不到草莱臣,闻喜犹能作颂声”,意思是说,虽然我没有亲自参与战斗,但听到胜利的消息,仍然忍不住要歌颂一番。这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即使不在前线,也时刻关注战事。
“三载圣人劳旰食,万方赤子请长缨”,这两句说的是,皇帝为战争操劳了三年,日夜不休,而天下百姓也纷纷请求参军,保家卫国。这里既赞扬了皇帝的辛劳,也表现了百姓的爱国热情。
“原知此辈鱼游釜,颇费将军灶减营”,这两句的意思是,敌人就像锅里的鱼,迟早会被消灭,但将军们为了这场胜利也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减少了营中的粮草供应。这表明战争虽然胜利,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最后两句“拉朽摧枯好乘胜,河清还我旧升平”,是说现在正是乘胜追击、彻底消灭敌人的好时机,希望战争结束后,天下能够恢复往日的和平与安宁。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早日结束、和平早日到来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争的胜利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它既是对胜利的歌颂,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宋湘
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