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玲珑山》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充满仙气的画面,读起来像跟着诗人一起爬山探险,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历史的沉淀。
第一联(前两句)像开场白: 诗人说,晋代和汉代那些隐士的足迹早已消失,但今天我和你("君")穿着登山鞋,像仙人一样来拜访这座有灵气的山。这里用"仙屐"(神仙的鞋子)形容登山,一下子把爬山这件事变得很浪漫。
第二联(三四句)是进山看到的风景: 山涧像挂着一匹白绸缎("白练"),流着云朵酿成的美酒("云液");山路两旁的石壁像盘踞的青龙("苍虬"),又像突然耸立的石头屏风。这两句把静止的山水写活了,还带着神话色彩。
第三联(五六句)写山林里的动静: 鸟儿飞过时,老藤摇晃带动整片绿树摇摆;和尚回到清冷的小屋,"咔嗒"一声用钥匙锁上秋天的门("秋扃")。前句是自然的生机,后句是人间烟火,一开一合之间特别有画面感。
最后一联(七八句)把意境推向高潮: 夕阳里突然传来笙和鹤的叫声(传说中神仙的音乐),满耳朵都是呼呼的天风,把醉醺醺的人彻底吹醒。"聒"字用得很妙,明明是吵闹的风声,却让人感到一种畅快的清醒。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虚实结合:把真实的山景和神仙传说混在一起,比如云液、笙鹤,让普通登山有了奇幻感。 2. 声音画面交响:藤蔓摇晃声、锁门声、风声、仙乐声,像一部自然交响乐。 3. 历史感:开头提到古代隐士,结尾的仙鹤,让人感觉这座山是连接古今的秘境。
诗人其实在说:当你用敬畏的心走进深山,就能在风声鹤唳中,触摸到千百年前仙人留下的气息。这种体验,比喝醉酒还让人飘飘然。
孙惟信
孙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今属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有《 花翁词 》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