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夜凉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译文及注释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庚:与“更”通。三庚:三伏。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楚客:屈原。
注释
庚:与“更”通。三庚:三伏。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
楚客:屈原 。
评解
本词上片侧重写秋夜之所见,下片主要写秋夜之所思所感。作者认为,古来骚人往往为人生失意而遗恨千古,何如托身山林,寄情风月呢?这当然是消极的,但在当时作为志行高洁者自我解脱的一种出路,也自有可理解之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酹江月·夜凉》描绘了作者在夜晚凉爽的秋风中,感受到的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氛围。通过细腻的写景和深情的感慨,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首先,这首词的开头描述了西风的“懂事”,它仿佛是“洗尽”了酷热,带来了清凉。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凉意,就像一场及时雨,冲刷掉了夏天的炎热与烦忧。接下来,“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而又宁静的世界,仿佛梦境一般,让人感到一种舒适和宁静。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描述了夜间的清凉世界——“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这里用了“冰雪襟怀”来形容内心的高洁和透亮,“琉璃世界”则是对夜晚的形容,如同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琉璃,给人一种清澈明亮的感觉。最后,“夜气清如许”则直接表达了此时此刻夜空气的清新,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当作者“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时,他似乎被这美好的景致所触动,发出了一声长啸,表达了对这一时刻的珍惜和感慨。这一举动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下半阕转而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作者提到“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这里借用了一些历史上的诗人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楚客”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而“兰成”则指的是北朝的文学家庾信。这两个形象都代表了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文人。作者在这里感叹这些诗人的才华和遭遇,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
最后,词的结尾“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创作的思考。他认为即便创作出了优美的诗篇,却也未必能得到应有的认可。整个词以淡淡的月光、稀疏的雨点、微微的云彩等景象作结,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才华与命运、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