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三君祠
妇孺瞻仰官长拜,千秋俎豆虞韩苏。
昔日天涯叹沦落,天遣先生为木铎。
不教廊庙展经纶,却向蛮荒兴礼乐。
党祸无人鉴覆车,石工姓字不忍书。
汉庭指佞无屈轶,岭海尊贤有鳄鱼。
致君尧舜古难必,蛾眉谣诼偏多嫉。
百年荣瘁总成尘,一片浮云能蔽日。
当时行迹没苔钱,此日崇祠锁暮烟。
应羡山堂阮太傅,圣朝际遇胜前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谒三君祠》是一首通过描写三君祠表达对古代贤人遭遇的感慨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的诗。
诗的开头描绘了三君祠的景象:祠外有鹧鸪啼叫,祠前的道路蜿蜒曲折。这里“鹧鸪”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暗示着祠中的贤人或许曾经遭受过不公或苦难。接着,诗中提到妇孺和官员都在这里瞻仰,说明三君祠所供奉的人物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受到后人的敬仰。这里的“三君”指的是虞、韩、苏三位贤人,他们的事迹在千秋万代中被传颂。
接下来,诗人感慨这些贤人曾经的遭遇。他们本应在大展宏图,为国家施展才华,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贬到边远之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在蛮荒之地传播礼乐,教化百姓,显示了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坚韧的毅力。
诗中还提到“党祸无人鉴覆车”,意思是说历史上有过党争的教训,但后人却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导致了相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里的“石工姓字不忍书”暗示了历史上那些因党争而被遗忘或被迫害的人,他们的名字甚至不忍心被人提起。
诗人进一步对比了汉朝和岭海地区的情况。汉朝虽然有过指斥奸佞的贤臣,但最终也无法改变朝政的腐败;而岭海地区虽然偏远,却有着尊贤的传统,甚至在传说中还有鳄鱼敬畏贤人的故事,象征着贤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尊敬。
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贤人遭遇的无奈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贤人虽然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荣辱最终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尘埃。诗人提到“一片浮云能蔽日”,意味着即使再伟大的贤人也可能被一时的污名所掩盖。
最后,诗人提到“山堂阮太傅”,暗示了在诗人所处的时代,有贤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际遇,甚至超越了古代的贤人。这既是对当下时代的肯定,也是对古代贤人遭遇的一种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三君祠和对古代贤人遭遇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思考和对贤人精神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