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城寒食歌·绍武陵
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
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
高帝子孙隆准公,身殉社稷无牵恋。
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
当时藁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殉国彦。
左瞻右顾冢垒垒,万古一丘无贵贱。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
译文及注释
亢龙宾天群龙战,潜龙跃出飞龙现。
亢龙:此处以之指明思宗朱由检。宾天:指帝王之死,此处指明思宗自缢死。群龙:指明朝王室子孙。潜龙、飞龙:均指王室子孙。
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diàn)。
白衣苍狗:同白龙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浮云:以浮动在空中的云比喻事物变幻无定。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
半壁:半壁江山,谓明朝江山只剩下一半,一部分。燕处堂:比喻居安而无远虑。正统:指明代直系宗室。一线:指一支派系的后嗣。
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
沸似汤:指局势急迫紧张。电:电火,闪电,喻极快。
高帝子孙隆准公,身殉(xùn)社稷(jì)无牵恋。
高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隆准卽高鼻。隆准公指后唐王。社稷:土谷之神。
粤(yuè)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
粤秀:山名,一作越秀山,又名越王山,俗名观音山,在今广州市区北部。煤山:即景山,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处。
当时藁(gǎo)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diàn)。
藁葬:草草埋葬,藁指草。汉台:旧时广州城北郊古台,早废。郊甸:郊野。邑外为郊,郊外为甸。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殉国彦。
角立:据角而立。诸王:指后唐王弟辈子侄等明王室贵胄。彦:才德杰出的人。
左瞻右顾冢垒(lěi)垒,万古一丘无贵贱。
左瞻右顾:犹言向左右四处看。垒垒:连绵重叠貌。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
陌上:路上。溅:飞洒,飞溅。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
重泉:谓地下,死者之所居。犹言黄泉,九泉。九献:帝王宴请上公的仪节,献酒共九次。此处指祭供之物。
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shàn)!
钟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郊。 除:维修,修治。坛墠:祭祀场所。坛为土筑高台,墠为郊外土地。
注释
亢龙:此处以之指明思宗朱由检。宾天:指帝王之死,此处指明思宗自缢死。群龙:指明朝王室子孙,如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潜龙、飞龙:均指王室子孙。白衣苍狗:同白龙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浮云:以浮动在空中的云比喻事物变幻无定。
半壁:半壁江山,谓明朝江山只剩下一半,一部分。燕处堂:比喻居安而无远虑。正统:指明代直系宗室。一线:指一支派系的后嗣。
百日朝廷:指后唐王朱聿(左釒右粤)所立南明,为期仅数十天,百日举其整数。沸似汤:指局势急迫紧张。电:电火,闪电,喻极快。
高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隆准卽高鼻。隆准公指后唐王。社稷:土谷之神。历代封建王朝必先立社稷坛墠。灭人之国,必变置灭国的社稷。因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身殉社稷即为社稷而身死。
粤秀:山名,一作越秀山,又名越王山,俗名观音山,在今广州市区北部。煤山:即景山,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处。
藁葬:草草埋葬,藁指草。汉台:旧时广州城北郊古台,早废。郊甸:郊野。邑外为郊,郊外为甸。
角立:据角而立。诸王:指后唐王弟辈子侄等明王室贵胄。彦:才德杰出的人。
左瞻右顾:犹言向左右四处看。垒垒:连绵重叠貌。万古句:谓千万年来人只能占得一丘土,无分贵贱全都如此。
陌亡:路上。溅:飞洒,飞溅。
重泉:谓地下,死者之所居。犹言黄泉,九泉。九献:帝王宴请上公的仪节,献酒共九次。此处指祭供之物。
钟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郊。 除:维修,修治。坛墠(shàn):祭祀场所。坛为土筑高台,墠为郊外土地。
赏析
《仙城寒食歌》为一组诗,共四章,《仙城寒食歌·绍武陵》。其意可理解为寒食节为诸先辈名人陵墓所作之歌。仙城为陵墓、坟冢之美称。喻人之逝葬犹如成仙,故其葬墓称仙城。绍武陵系南明后唐王朱聿(左釒右粤)之墓。公元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明亡。清世祖顺治建元。明皇族直系子孙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建南明,先后称帝建元。公元1646年(顺治三年),南明唐王朱聿键被清兵俘杀于福州,其弟朱聿(左釒右粤)于广州继位。其时桂王朱由榔亦在肇庆登基,因此形成南明小王朝两帝自相水火。未久,广州陷,后唐王被俘自缢。桂王则退云贵,逃缅甸,流徙十六年,被吴三桂俘杀于昆明。绍武陵即南明后唐王朱聿(左釒右粤)的陵墓。这是一首览古感怀之诗。作为明朝遗民,成鹫站在明嗣正统的地位上,对故明崇祯皇帝及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加以讴歌,对南明小王朝的史事加以美化记叙,对改朝换代、人事变迁不胜感慨。诗写得气势磅礴,高古雄健,颇有一代史诗之味道。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中人们对于忠诚、牺牲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亢龙宾天群龙战,潜龙跃出飞龙现”,这象征着各种势力在争夺权力,社会处于混乱之中。接着,“白衣苍狗等浮云,处处从龙作宫殿”则表达了人们在这种混乱中,纷纷依附于不同的势力,以求自保或谋求利益。
“东南半壁燕处堂,正统未亡垂一线”描绘了国家分裂,正统政权岌岌可危的情景。而“百日朝廷沸似汤,十郡山河去如电”则进一步强调了政局的动荡和迅速变化。
诗中提到的“高帝子孙隆准公,身殉社稷无牵恋”是对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牺牲的人的赞美。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保卫国家的斗争中。
“粤秀峰头望帝魂,直与煤山相后先”则表达了对这些牺牲者的怀念和敬仰。他们的精神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相提并论,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当时藁葬汉台东,三尺荒陵枕郊甸”描绘了这些牺牲者被简单安葬的情景,他们的墓地虽然简陋,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存。
“四坟角立不知名,云是诸王殉国彦”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牺牲者的无名英雄身份,他们虽然不为人所知,但他们的牺牲却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左瞻右顾冢垒垒,万古一丘无贵贱”表达了对这些牺牲者的平等尊重,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他们的牺牲都值得被铭记。
“年年风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泪如溅”则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时对这些牺牲者的怀念和哀悼,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寻思往事问重泉,笑折山花当九献”表达了对这些牺牲者的敬仰和怀念,人们通过献花等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最后,“怅望钟山春草深,谁人更与除坛墠”则表达了对这些牺牲者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人们希望他们的精神能够被传承下去,激励后人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动荡时代的描绘和对牺牲者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牺牲和历史的深刻思考,激励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