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费子归武昌
汉阳归客悲秋草,旅舍叶飞愁不扫。
秋来倍忆武昌鱼,梦着只在巴陵道。
曾随上将过祁连,离家十年恒在边。
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
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蒱百金每一掷。
平生有钱将与人,江上故园空四壁。
吾观费子毛骨奇,广眉大口仍赤髭。
看君失路尚如此,人生贵贱那得知。
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
路指凤皇山北云,衣沾鹦鹉洲边雨。
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
秋来倍忆武昌鱼,梦着只在巴陵道。
曾随上将过祁连,离家十年恒在边。
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
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蒱百金每一掷。
平生有钱将与人,江上故园空四壁。
吾观费子毛骨奇,广眉大口仍赤髭。
看君失路尚如此,人生贵贱那得知。
高秋八月归南楚,东门一壶聊出祖。
路指凤皇山北云,衣沾鹦鹉洲边雨。
勿叹蹉跎白发新,应须守道勿羞贫。
男儿何必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岑参送朋友费子回武昌的情景,充满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朋友的劝勉。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解读:
第一部分(前八句)写费子的现状。像所有思乡的游子一样,费子看到秋草落叶就发愁想家,特别想念家乡武昌鱼的味道。他在边疆从军十年,宝剑都用旧了,战马也跑破了蹄子,却没能建功立业,现在只能落魄回乡。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写费子的性格和遭遇。这个朋友性格豪爽,喜欢招待客人,赌博时一掷千金,有钱就分给别人,结果自己家徒四壁。诗人觉得费子长相不凡(浓眉大嘴红胡子),但这样的人物却仕途失意,可见人生贵贱真的很难说。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是临别赠言。正值八月秋高气爽,诗人在城门摆酒送别。想到朋友要途经凤凰山、鹦鹉洲这些武昌名胜,劝他不要为白发渐生而叹息,做人要坚守正道,不要因为贫穷觉得丢脸。最后两句最有力:大丈夫何必眷恋妻小?千万别在江边小村里虚度一生啊!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情绪的碰撞:一边是理解朋友怀才不遇的无奈("剑锋可惜虚用尽"),一边是鼓励朋友不要消沉的豪情("应须守道勿羞贫")。特别是最后两句,就像现在朋友间会说"别窝在小地方浪费才华",既有安慰又有激励,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那种洒脱精神。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