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二月杏花盛开的春日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
上阕开篇直接点明时间——二月芳菲时节。街头巷尾回荡着小贩"卖花咯"的吆喝声,整条街都浸在春光里。作者用"红酥点点"形容杏花,像少女用胭脂点在枝头,既写色彩又带甜香,把静态的杏花写得活色生香。
下阕用拟人手法继续写杏花:说它是海棠花的转世,和淡黄色桃花做邻居,又把沾露的杏花比作美人出汗时泛红的脸庞。最后笔锋一转,联想到唐代曲江宴上折杏花选探花使的典故,留下一个俏皮的疑问:当年被选为探花郎的,到底是哪位幸运儿呢?
全词妙在: 1. 通感手法出色,卖花声能"看"到春色,花香能"尝"出甜味 2. 连续用海棠、美人、宴会三个不同维度的比喻,把杏花写得千姿百态 3. 结尾的历史典故用得轻巧,就像在春光里随手拈来的闲话,让词作在热闹中透出雅致
就像现在用手机拍下街角花树,再配句"猜猜古人怎么玩这花",传统与现代的美感就这么自然融合了。
吴绡
江南长洲人,字素公,又字冰仙,号片霞。许瑶妻。工设色花卉,画兰竹有生趣。兼善琴,工小楷。能诗,尝与吴伟业相唱和。有《啸雪庵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