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蜀别武昌汤生宋生

楚兰非不媚,喜以玉为名。
九辩何难续,三湘任子行。
山无看大别,水许濯长缨。
去去峨眉顶,心心黄鹤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即将前往蜀地(今四川一带)时,与武昌的两位朋友汤生和宋生告别所作。诗中既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又透露出对未来的洒脱向往。

开篇用"楚兰"(楚地的兰花)暗喻两位朋友品格高洁,但更欣赏他们以"玉"为名的君子气质(古人常用"玉"象征高尚人格)。这里用植物和玉石的意象,委婉赞美了朋友的品德。

中间四句展现了豁达的离别态度:虽然屈原的《九辩》难以续写(暗指离愁难言),但朋友尽可畅游三湘之地(湖南水域);不必专程去看武昌的大别山,随处都可以用江水洗涤帽缨(象征保持高洁)。这些句子把地理名词化作情感符号,说明真正的友谊不受距离限制。

最后两句形成时空对照:诗人将西行登上峨眉山顶,而心却会留在黄鹤楼所在的武昌城。用"去去"与"心心"的叠词,既强化了远行的决绝,又突出了思念的缠绵,把地理距离和心理牵挂的矛盾写得既洒脱又深情。

全诗妙在把具体地名(楚、三湘、大别山、峨眉、黄鹤城)转化为情感坐标,用"兰""玉""濯缨"等意象保持格调,在告别诗中少见哀怨,多显旷达,最后用"身往心留"的写法收尾,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