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碧桃折枝

玄都千树欲无枝,全得春风烂漫吹。
晓露未晞红郁郁,仙源长在日迟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碧桃盛开的美丽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首句“玄都千树欲无枝”,玄都指的是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用来形容碧桃树的高贵与神秘。千树欲无枝,意味着碧桃树的花朵开得如此繁茂,几乎看不到树枝,仿佛整个树冠都被花朵覆盖。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碧桃花的盛放之景。

第二句“全得春风烂漫吹”,春风是春天的象征,烂漫则形容花朵的绚丽多彩。这句诗表达了碧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绽放得更加灿烂,仿佛春风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力。这里,春风不仅是自然的力量,也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第三句“晓露未晞红郁郁”,晓露指的是清晨的露水,未晞意味着露水还未干。红郁郁则形容碧桃花的颜色鲜艳而浓郁。这句诗描绘了清晨时分,碧桃花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花朵在晨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红艳动人。这一细节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晨的花海中。

最后一句“仙源长在日迟迟”,仙源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碧桃花盛开的美景如同仙境一般。日迟迟则形容时间仿佛变得缓慢,暗示了诗人在这美景中流连忘返,希望时间能够停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碧桃花美景的无限留恋与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碧桃花的盛放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生命的活力。

白珽

白珽(1248—1328),字廷玉,元钱塘(今杭州)人。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白珽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