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洞

万木萧森景最幽,药僧丹灶几春秋。
葛仙自在山中化,汉武徒劳海上求。
时见聚霞铺翠巘,夜看出日照沧洲。
铁桥有路应能到,赤脚狂歌眺石楼(以上清康熙《增城县志》卷一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朱明洞》是一首描绘深山幽静美景和寻仙意趣的诗,语言朴素却充满画面感。

首联“万木萧森景最幽,药僧丹灶几春秋”用简单的白描手法,勾勒出山林茂密、人迹罕至的幽静景象,提到隐居此地的僧人炼丹多年,暗示这里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修行之地。

颔联“葛仙自在山中化,汉武徒劳海上求”通过对比,讽刺了执着求仙的汉武帝(传说他派人出海寻仙药却失败),反而衬托出葛洪(东晋道家人物)在山中自然修道的洒脱——真正的“仙”不必远求,静心修炼即可。

颈联“时见聚霞铺翠巘,夜看出日照沧洲”是写景的高潮:白天能看到云霞像锦缎一样铺满青山,夜晚还能见到初升的太阳照亮水边(“沧洲”代指隐士居住的临水之地)。这两句用夸张的日夜奇景,表现山中仿佛脱离凡俗的时间流逝。

尾联“铁桥有路应能到,赤脚狂歌眺石楼”突然转向豪放:诗人想象若能走过险峻的铁桥,一定要光着脚放声高歌,远望山中的石楼。这里的“赤脚狂歌”充满野性自由的趣味,和开头幽静的画面形成反差,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豁达心境。

核心魅力:全诗像一部迷你纪录片,先带我们看静谧的山林、修道的遗迹,再用对比点明“修仙的真谛是心境”。后半段突然“镜头拉远”,展现绚烂的云霞和诗人的狂想,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隐士不是死板苦修,而是在自然中活得肆意痛快。

卢弼

卢弼,字元英。增城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监生。事见清康熙《增城县志》卷一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