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黄厓再登文殊塔观瀑
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
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
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
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
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
忽然暴雨来,人天一齐洗。
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
瀑布从高看,匹练更长矣。
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
只为绝巘遮,纡行十余里。
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
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
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
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
忽然暴雨来,人天一齐洗。
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
瀑布从高看,匹练更长矣。
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
只为绝巘遮,纡行十余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厓登文殊塔观瀑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诗的开头,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黄厓高耸入云,仿佛是从天上生长出来的,对面的山势如同巨浪般扑面而来,让人不敢抬头,生怕被这“浪”压垮。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也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情。
接着,作者从高处俯瞰,发现脚下的深渊深不见底,青天反而成了“底”,这种视角的转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深邃与广阔。山外有山,山内有山,层层叠叠,就像人的衣裳一样,有表有里,形象地描绘了山峦的复杂结构。
突然,暴雨来临,天地仿佛被一同清洗,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然变化让人措手不及。作者选择避雨登上千寻高的文殊塔,正对一条瀑布。从高处看瀑布,它像一匹长长的白练,更加壮观。作者这才意识到,原来开先寺离自己如此之近,只是因为绝壁的遮挡,才绕行了十几里路。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描写,展现了黄厓的险峻、瀑布的壮丽以及作者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有时候,看似遥远的目标,其实就在眼前,只是被某些障碍所遮蔽,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发现。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