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晚泊

漭漭风涛外,天随底处寻。
碧云千嶂暝,红树九秋深。
故国荒城梦,空江倦客心。
行藏那复计,篷月闯孤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松陵晚泊》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停泊在松陵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漭漭风涛外,天随底处寻”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波涛汹涌,天色已晚,四周一片苍茫。这里的“天随”可以理解为天边,诗人似乎在寻找什么,但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而不可捉摸。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接下来的“碧云千嶂暝,红树九秋深”描绘了眼前的景色:碧云笼罩着群山,天色渐暗,秋天的红叶在夜幕中显得格外深沉。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渲染了孤寂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

“故国荒城梦,空江倦客心”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梦见了故乡的荒城,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而“空江倦客心”则写出了诗人在漂泊旅途中的疲惫和孤寂感。江面的空旷与诗人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他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行藏那复计,篷月闯孤斟”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只能在月光下独自饮酒,借此排解心中的愁绪。“篷月”象征着孤寂的环境,而“孤斟”则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自嘲。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江景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在漂泊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诗人用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巧妙结合,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心境,体会到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武衍

武衍,字朝宗,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寓临安(今浙江杭州)清湖河。所居有池亭竹木之胜,命曰适安。有《适安藏拙馀稿》、《适安藏拙乙稿》。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自序其集。事见《南宋古迹考》卷下。武衍诗,以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