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酬杨仆射山亭诗
寂寂无与晤,朝端去总戎。
空庭聊步月,闲坐独临风。
临风时太息,步月山泉侧。
朝朝散霞彩,暮暮澄秋色。
秋色遍皋兰,霞彩落云端。
吹旌朔气冷,照剑日光寒。
光寒塞草平,气冷咽笳声。
将军献凯入,蔼蔼风云生⑴。
空庭聊步月,闲坐独临风。
临风时太息,步月山泉侧。
朝朝散霞彩,暮暮澄秋色。
秋色遍皋兰,霞彩落云端。
吹旌朔气冷,照剑日光寒。
光寒塞草平,气冷咽笳声。
将军献凯入,蔼蔼风云生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疆的孤独生活与壮阔景象,充满画面感和深沉情感。
孤独与沉思: 开篇“寂寂无与晤”直接点出将军的孤独——身边无人可交谈,只能独自在空荡荡的庭院里散步看月,或迎着风静坐。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寂寥,仿佛能看见他独自徘徊的身影。
自然与时光的流动: 诗中多次提到“步月”“临风”“霞彩”“秋色”,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边疆的昼夜变化。早晨霞光满天,傍晚秋色澄净,山泉与云彩相映,但这些美景只能由将军一人欣赏,反衬出他长年驻守的孤寂。
边疆的肃杀与壮丽: 后几句转向边疆特有的景象——“朔气冷”(北风刺骨)、“日光寒”(剑光凛冽),连塞外的草都显得平坦荒凉,胡笳声(北方民族的乐器)更添凄凉。但最后笔锋一转,将军凯旋而归,风云为之涌动,瞬间从压抑转为豪迈,突出了军人的荣耀与战场的气势。
情感对比的巧妙: 全诗前半段安静孤独,后半段冷峻激昂,形成强烈反差。孤独的月下漫步与战场的铁血气息交织,既让人看到将军作为普通人的柔软,又展现了他作为英雄的坚毅。
魅力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构建出丰富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边疆,感受将军的孤独与骄傲。它没有直接写战争惨烈,却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动作,传递出军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诗意,又有力量。
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