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胡氏溪亭

独住水声里,有亭无热时。客来因月宿,床势向山移。
鹤睡松枝定,萤归葛叶垂。寂寥犹欠伴,谁为报僧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住在溪边亭子里的宁静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孤独感。

前两句"独住水声里,有亭无热时"直接点明环境:主人公独自住在溪水边,听着潺潺水声,亭子里清凉宜人。这里用"水声"代替"溪边",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流水的声音。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了夜晚的景象:客人因为月色太美而留宿,床的位置对着山景摆放。鹤在松枝上安静地睡觉,萤火虫飞回垂落的葛藤叶间。这些画面充满静谧之美,"鹤睡"和"萤归"的描写尤其传神,把夜晚的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寂寥犹欠伴,谁为报僧知"道出了主人公的心境:虽然享受这份宁静,但还是觉得寂寞,希望有人能把这个消息告诉山中的僧人(可能是想邀请僧人来作伴)。这种淡淡的孤独感与前面的美景形成微妙对比。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溪亭夜色的静谧美好,同时透露出人类永恒的孤独感。诗人把自然景物(水声、月光、鹤、萤火虫)和自己的感受完美融合,让读者既能感受到美景,又能体会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