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被贬官的官员乘船离开金陵的情景,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情。
第一句“风雨金陵暮”描绘了金陵(南京)傍晚时分的风雨交加场景,暗示着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氛围。
第二句“萧然逐客舟”进一步点明了主人公是一位被贬官员,用“萧然”来形容他离开时的孤独和凄凉。
第三句“酬恩空一剑”表示他虽然带剑赴任,但没有机会施展报答朝廷的情意,暗示他的志向无法实现,充满了无奈。
第四句“去国正三秋”说明他在秋天远离故国,时间上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秋天通常让人联想到萧瑟和离别。
第五句“岸阔青枫远”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江面和远处的青枫林,这里使用了“阔、远”两个字,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开阔感和内心的孤寂感。
第六句“江深落照愁”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愁绪,江水的深度暗示了他内心的深愁,在夕阳的余晖下更加显得凄凉。
最后一句“五湖知有兴,只此又何求”表达了诗人虽然知道五湖可以作为隐居的地方,但他并不想再次离开,暗示他对于现状的无奈和坚守。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既有秋天的萧瑟,也有风雨的凄凉,同时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坚守。
李三才
(?—1623)明顺天府通州人,一说陕西临潼人,字道甫。万历二年进士。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在任十数年,以裁抑矿税使,议罢矿税,得民心,累官至户部尚书。时顾宪成讲学东林,与之深相结交。三十八年,朝中有人建议外僚入阁,意在三才,引起朝臣争论,形成党争。次年引退家居。四十三年,被诬盗皇木造私宅,落职为民。天启三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未就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