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出自《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巧姐”一节,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当一个人或家族的权势衰落了,之前的富贵地位也就无足轻重了。这句话告诉我们,权势和富贵是短暂的,不能依仗它们来评判一个人的最终命运。
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意思是当家族衰败,失去了往日的荣光,此时便不要再去计较血缘关系,甚至亲情也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亲情和血缘关系都不应成为逃避现实的理由。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意味着巧姐的命运转变是因为偶然帮助了一个村里的妇女。这里暗示,命运的转折往往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推动的,而不是由我们自己的行动直接决定的。
最后一句“巧得遇恩人”,说明正是这个村妇为巧姐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使她得以逢凶化吉。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生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恩人或贵人,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实现转变。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也学会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巧姐命运的转折,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权势、财富和家族背景都不是永恒的,重要的是个人的遭遇和命运的转折。同时,它还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学会在困难时刻寻求帮助和支持。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