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 赋玉簪录呈赵太初兼与时中茂异

更休寻、玉山瑶草,蓬莱知在何处。司花嫌被春风妒。留待九秋清露。还解语。试问著、当时月夜乘鸾女。何年遗汝。甚不怕高寒,青冥万里,鬟鬓乱风雾。人间世、无物有香如许。灵均遗恨千古。芙蓉杜若何堪佩,憔悴行吟沅浦。空自苦。悄教得、扬雄不信离骚赋。云窗月户。恨白发诗翁,年来多病,不识醉乡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玉簪”为主题,借物抒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开头几句,作者提到了“玉山瑶草”和“蓬莱”,这些都是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却遥不可及的事物。作者说,不要再去寻找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了,因为它们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这里其实是在说,现实生活中有更值得珍惜的东西,不必一味追求虚幻的理想。

接下来,作者提到“司花嫌被春风妒”,意思是说,这朵花(玉簪)不愿意在春风中绽放,反而选择在秋天的清露中盛开。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玉簪一种独立、高洁的品格。作者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追求世俗名利的态度,而是选择了在清冷、孤寂的时光中绽放自己的美丽。

然后,作者与“玉簪”对话,问它是从何而来。玉簪回答,它不怕高寒,能在青天万里之上的风雾中自由生长。这里的“青冥万里”象征着高远的境界,而玉簪的“鬟鬓乱风雾”则表现出它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韧不屈的精神。作者通过这个对话,表达了对这种不畏艰难、独立自主的精神的赞美。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转而感叹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遗憾。他说,在人间,没有什么东西能像玉簪这样散发出如此清香。这里其实是在说,现实世界中,真正高洁、美好的事物并不多见。作者还提到了“灵均遗恨”,这是指屈原的遗憾和痛苦。屈原是古代的爱国诗人,他因为理想无法实现而投江自尽。作者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作者提到“芙蓉杜若”,这些都是美丽的花草,但在作者看来,它们也不值得佩戴。作者说自己“憔悴行吟”,形容自己因为理想无法实现而痛苦不堪。他说自己“空自苦”,意思是说,这种痛苦是徒劳的,没有人能够理解。

结尾几句,作者提到“云窗月户”,这是指自己孤独的生活环境。他说自己“恨白发诗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年老多病的感慨。最后,作者说自己“不识醉乡路”,意思是说,他已经无法通过醉酒来逃避现实了。这里其实是在说,作者虽然对现实感到失望,但他依然清醒地面对生活,没有选择沉沦。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玉簪的高洁和坚韧,表达了作者对独立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一种孤高的气质,又透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