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清晨告别时的情景,充满宁静又略带离愁的意境。
诗的开头让我们看到一位疲惫的僧人刚做完早课,穿着破旧的僧袍靠在蒲团上休息。"败衲"二字既写实又传神,表现出僧人清贫简朴的生活状态。
接着通过"钟声"和"残月"两个意象,巧妙地营造出黎明时分的静谧氛围。晨钟的余韵中,花儿还没完全绽放;楼阁的影子下,月亮还挂在天边,这两个细节描写让整个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五六句突然变得开阔大气。"晴山开殿响"用拟人手法,仿佛青山主动敞开了寺庙的大门;"秋水捲帘寒"则让清凉的秋意扑面而来,这两句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道出离别的惆怅。诗人用"千滩复万滩"的叠词,不仅写出了舟行水上的实际场景,更暗喻了前路的漫长与艰辛。而"独恨"二字,则流露出诗人对这位僧人朋友深深的惜别之情。
整首诗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从近处僧人的特写慢慢拉远到山水全景,最后定格在孤舟远去的画面。虽然写的是离别,但整体氛围宁静悠远,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诗中景物描写细腻传神,情感表达含蓄隽永,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特色。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