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德衡弟韵
古道不可作,转觉浇风长。
人心所去就,但与时炎凉。
燕石藏什袭,连城遗路傍。
汝贤乃迂阔,汝直成狂徉。
世味鼎一脔,人争染指尝。
伊我澹无虑,箪瓢身世忘。
处污奚害洁,视变皆为常。
彼哉声利徒,末路空皇皇。
人心所去就,但与时炎凉。
燕石藏什袭,连城遗路傍。
汝贤乃迂阔,汝直成狂徉。
世味鼎一脔,人争染指尝。
伊我澹无虑,箪瓢身世忘。
处污奚害洁,视变皆为常。
彼哉声利徒,末路空皇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社会风气和人性变化的深刻反思。
诗人首先感叹,古代那种淳朴正直的风气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浮华和虚伪。他认为,人心的选择往往只是随波逐流,跟着时代的冷暖变化而改变。就像一块普通的石头被人珍藏,而真正珍贵的宝石却被遗弃在路边,人们往往不懂得珍惜真正的价值。
接着,诗人提到,那些正直、善良的人被看作是迂腐和不切实际,而那些直言不讳的人则被视为狂妄自大。世人争相追逐名利,就像在品尝一口美味佳肴,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然而,诗人自己却对这些毫无兴趣,他安于简朴的生活,像古代的贤人一样,只靠简单的食物和饮水就能满足,不在乎世俗的得失。
诗人认为,身处污浊的环境并不影响一个人的高洁,面对变化的世界,他也能保持平常心。而那些追逐名利的人,最终只会感到空虚和迷茫,找不到真正的归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也对那些盲目追求名利的人提出了警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纯净和坚定。
蒲道源
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