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窥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比千寻匝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把"愁"这种抽象情绪写得活灵活现,用日常可见的事物让读者感同身受。

开头两句像揭谜底:愁来得突然却迟迟不走,既压在心里又挂在眉头。这里用"心头"和"眉"这两个身体部位,让人马上联想到自己发愁时胸口发闷、眉头紧锁的样子。

三四句选取两个典型场景:春天花落关门时,酒醒见残月时。就像现代人深夜失眠看天花板,或者雨天独坐窗前的感觉,这两个时间点最容易勾起愁绪。

五六句的比喻特别精彩:愁绪柔软时像望不到边的野草,杂乱时像满地缠绕的丝线。把无形的愁变成有形的草和丝,既写出愁的绵长(万顷连天),又写出愁的烦乱(千寻匝地)。

结尾用对比收束:除了权贵享乐的地方,愁无处不在。就像现在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指出愁是普遍的人生体验。

全诗妙在没有直接说"我好愁",而是通过具体画面让我们看见愁的形状,感受愁的份量。就像用蒙太奇镜头,把不同时空下的愁绪剪接在一起,最后道出人生的真实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