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先公房晓起偶成

晓雨池上来,微风动寒绿。
幽人睡初起,开窗见修竹。
西山带曾云,隐隐出林木。
境寂尘自空,虑淡趣常足。
独坐无晤言,流泉下深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雨后宁静惬意的画面,传递出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

开头四句像一组清晨特写镜头:雨后的池面泛起涟漪,微风吹动带着寒意的绿叶。一位隐士刚睡醒,推开窗就看见挺拔的竹林。这里"寒绿"用得很妙,既写雨后植物的清冷感,又暗含初秋的时令特征。

中间四句转入对自然景色的升华:远处西山云雾缭绕,在树林间若隐若现。这样静谧的环境让人自然放下世俗烦恼,心境淡泊就能体会到生活真趣。"境寂尘自空"这句很有哲理,说明环境安静了,心中杂念自然消散。

最后两句像电影结尾:诗人独坐时不需要与人交谈,听着泉水流入深谷的声音就足够美好。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把独处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就像用文字描绘的水墨画,通过雨、竹、云、泉这些典型意象,构建出一个超脱尘世的隐逸世界。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满足感,提醒现代人:快乐可以很简单,一场雨、一阵风、一片竹,只要心境澄明,处处都有诗意。

高明

高明(约1305~约1371) 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