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人心绪纷乱、感慨时光流逝的状态。
首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直白地表达了时间流逝而计划未成,内心烦乱不安的状态。"架却"可以理解为搭建或完成某事,而"乱纵横"形象地描绘了思绪如杂草般混乱交织的画面。
接下来"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转而描写外在景象和内心感慨。"云鬟散"可能暗指青丝散乱,暗示青春逝去;而"木枯荣"则让人联想到树木的枯萎与新生,透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突然转入热闹的场景描写——鼓声喧天,旌旗飘动,可能是军队行进或庆典活动的场景。这种喧闹与前文的内心寂寥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最后"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用典故和景物收束全诗。"河阳一县花"典出潘岳任河阳县令时满县桃花的盛景,此处说看不到这样的美景,只能望见远处稀落的青山,暗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流露出淡淡的失落和怅惘。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面对时光飞逝、理想未竟时的复杂心境。热闹的外界与寂寥的内心形成反差,盛景的缺席与青山的孤零构成映照,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众人皆欢我独怅"的孤独况味。诗中意象跳跃却不显突兀,从个人心绪到自然景物,再到社会场景,最后回归内心感悟,层层递进又浑然一体。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