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五咏 其四

今我乐矣,爰即我谋。
陂塘雨足,上下其流。
百年垂尽,寄兴孤舟。
华胄玉台,浮游石头。
群阴蔽空,百神在楼。
此夕何夕,梦游九州。
初随枕蝶,终执沙鸥。
兴倦而觉,再梦再忧。
空谷多鬼,其声啾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在人生晚年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梦境世界的逃避。

诗的开头,“今我乐矣,爰即我谋”,意思是“现在我感到快乐,于是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这里的“乐”并非指表面的欢乐,而是一种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接着,“陂塘雨足,上下其流”,描绘了雨后池塘水满,水流自然而然地流动,象征生活的顺其自然。

“百年垂尽,寄兴孤舟”,诗人意识到自己已接近人生的终点,心情如同漂浮在孤舟上,既感到孤独,又带着一丝对自由的渴望。“华胄玉台,浮游石头”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淡漠,仿佛自己只是漂浮在石头上的游魂,与世无争。

“群阴蔽空,百神在楼”描绘了一种压抑的氛围,仿佛天空中乌云密布,而“百神在楼”则暗示了一种神秘的力量或命运在掌控着一切。这种景象让诗人感到迷茫和不安。

“此夕何夕,梦游九州”,诗人开始质疑现实,仿佛自己身处梦中,漫游在九州大地。这里的“梦”不仅仅是睡眠中的梦境,更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初随枕蝶,终执沙鸥”,诗人用“枕蝶”和“沙鸥”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从随波逐流到最终追求自由的转变。蝴蝶象征短暂的美好,而沙鸥则代表自由与漂泊。诗人似乎在梦境中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追求。

“兴倦而觉,再梦再忧”,然而,梦终究会醒来,诗人感到疲惫,再次回到现实,心中充满忧虑。这种反复的梦境与现实的交替,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最后,“空谷多鬼,其声啾啾”,诗人用“空谷”和“鬼声”来象征现实中的困境与恐惧。空谷中的鬼声啾啾,仿佛在提醒诗人现实的残酷与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晚年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在人生暮年的复杂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