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西湖小景,像一张会呼吸的水墨画。
前两句用声音和虚实对比打开画面:水鸟们互相呼唤,打破了湖面的寂静,远处云遮雾绕的山峦若隐若现。这种"半有无"的朦胧感,就像我们眯起眼睛看远山时的视觉效果,特别有中国画的留白韵味。
后两句突然把镜头拉近:一叶小舟载着两三位游客,正缓缓穿过烟雨迷蒙的西湖。这里的"载"字用得巧妙,仿佛小舟不仅载着人,更载着整片烟雨前行。诗人没有直接说风景多美,但通过"烟雨"这个典型意象,立刻让人联想到西湖那种湿润空灵的美。
全诗28个字就构建出三个层次:近处的鸟、中景的山、湖心的船,就像摄影师用长焦镜头层层推进。最有趣的是"自相呼"的鸟和沉默的游人形成动静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热闹与人类的静观之趣。这种"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正是中国传统山水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聂大年
(1402—1456)明江西临川人,字寿卿。宣德末荐授仁和县训导,后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征入翰林,修实录。未几得疾卒。博通经史,工诗,善古文,亦能书,得欧阳询法。有《东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