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水暗萤知夜,杨柳风高雁送秋(《常州留与杨给事》)。
露滴晓花疑锦绣,风吹寒竹认笙簧(《题歌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传递出深沉的情感体验。

前两句"蒹葭水暗萤知夜,杨柳风高雁送秋"描绘秋夜景象:芦苇丛中水面渐暗,萤火虫点亮了夜晚;杨柳在劲风中摇曳,大雁南飞宣告秋天到来。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秋夜的寂寥氛围,暗示时光流逝带来的感伤。

后两句"露滴晓花疑锦绣,风吹寒竹认笙簧"则转向黎明时分:晨露点缀的花朵美如锦缎,风吹过竹林发出音乐般的声响。这里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自然界的精致美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敏锐感知。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萤火虫"知道"入夜,大雁"送别"秋天),又通过错觉描写(露珠似绣、竹声如乐),把普通的自然现象转化为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这种写法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季节变换中的微妙情绪,体会到诗人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