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四之二·林钟商)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华丽的歌舞表演,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表演者的才华和观众的热情。

首先,诗的开头“佳娘捧板花钿簇”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手捧着拍板,头上装饰着精美的花钿,准备开始表演。这里的“花钿”是古代女子头上的一种装饰,用来形容她的美丽和精致。

接下来,“唱出新声群艳伏”描述了她的歌声新颖动听,让在场的美人们都为之倾倒。这里的“群艳”指的是其他美丽的女子,她们都被她的歌声所吸引,甚至感到自愧不如。

“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这两句则描绘了表演的场景。金鹅扇是表演时使用的道具,用来遮挡她的脸,增添神秘感。而“文杏梁高”则是指表演场地的屋顶很高,上面装饰着精美的雕刻。表演时,屋顶上的灰尘被震落,形成“尘簌簌”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表演的震撼力。

“鸾吟凤啸清相续”用神话中的鸾凤来比喻她的歌声,形容她的声音如鸾凤鸣叫,清脆悦耳,连绵不断。而“管裂弦焦争可逐”则夸张地描述了乐器的演奏,管乐器的声音似乎要裂开,弦乐器也似乎要被拉断,表现了音乐的热烈和激昂。

最后,“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表演者的赞美和向往。他希望有一天能在皇宫中再次听到她的歌声,甚至幻想她能飞上九天,为天上的神仙献唱。这里的“连昌”指的是皇宫,表现了诗人对她才华的高度评价和无限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表演者的才华和表演的震撼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