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飘香(元名花心动)

律应清商,嫩凉生、金风乍飘林叶。玉兔腾精,光浸楼台,宛似广寒宫阙。远山横翠烟霏敛,鹊枝绕、蛩声凄切。气萧爽,一年好处,桂花时节。
香压群芳妙绝。记蟾窟高枝,两曾攀折。思报君亲,何事壮怀犹郁。传岩莘野时方隐,心先定、经纶施设。赏花醉,持杯更邀皓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桂花盛开的唯美画面,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秋日桂香图 开篇用"金风飘叶""玉兔(月亮)浸楼台"等意象,勾勒出清凉的秋夜。远山朦胧、喜鹊绕枝、蟋蟀低鸣,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桂花盛开时节的静谧氛围。最妙的是"香压群芳"四字,不用直接描写桂花,却让人仿佛闻到阵阵幽香盖过了其他花朵。

第二层:人生双面镜 "两曾攀折蟾宫桂"暗含两次科举成功的经历,但作者却陷入矛盾:既想报效君亲,又感到壮志难舒。这里用"传岩莘野"(商朝名臣傅说和周朝名相伊尹曾隐居的地方)的典故,透露出现实中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最终以"先定心志"自我开解,表现出文人典型的进退纠结。

第三层:邀月共醉 结尾突然转为洒脱,在赏花醉酒时邀请明月共饮。这个动作既承接了前文"广寒宫阙"的月宫想象,又把秋夜、桂花、明月、美酒这些经典意象串联起来,形成一种超脱现实的浪漫。看似逃避,实则是用自然之美来消解现实的失意。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写的是传统"悲秋"题材,却通过桂花香、月光、酒杯等元素,把萧瑟的秋天变成了充满诗意的季节。作者把仕途的失意转化为对自然的沉醉,这种豁达的处世智慧,正是古典诗词最珍贵的部分。

曹冠

曹冠字宗臣,号双溪,东阳(今属浙江)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旋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为撰谥议,称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先天地,勋业冠古今”后数日,以右正言张修等论罢。明年,又被论为秦埙假手驳放科名。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1169)进士。绍熙初,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年八十卒。有《双溪集》二十卷,《景物类要诗》十卷,词有《燕喜词》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