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征人分别诗

凄凄日暮(本集作暮暮。)时,亲宾俱伫立。
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
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本集一。《诗纪》八十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见征人分别诗》描绘了一个出征士兵与家人分别的感人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家庭的温情。

首先,诗的开头“凄凄日暮时,亲宾俱伫立”,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日暮时分的画面,亲朋好友都站在那里,气氛显得格外凄凉。这不仅是一个时间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铺垫,暗示了即将发生的离别之痛。

接着,“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描绘了征人即将出征的情景。征人拔出剑来准备出发,而他的儿女则紧紧抓住他的衣服哭泣。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家人对征人的不舍和担忧,尤其是孩子们的无助和恐惧,令人动容。

“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则进一步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骑兵已经出发,追兵也奔赴战场,征人不得不告别家人,踏上征途。这一句不仅增加了紧张的气氛,也暗示了征途的艰险和未知。

最后,“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表达了征人的决心和无奈。虽然他知道前路凶险,甚至可能战死沙场,但他依然决定勇敢前行。这句话既体现了征人的豪情壮志,也透露出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展现了战争背景下个体的悲壮与坚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深刻地展现了战争对家庭的冲击,以及征人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无奈选择。它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让我们对征人及其家庭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