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二 用高仲华韵送徐澄宇,(一九四二年)兼示同人

梦绕长亭路。
甚年年莺飞草长,杂花生树。
剩水残山天共老,一种闲情谁与。
算往事都无觅处。
收拾清愁期浩渺,戒霜寒鹤舞回翔步。
云水阔,漫凝伫。
兰成萧瑟江关暮。
共些时高歌青眼,抗怀今古。
回首楼台弹指现,解道婆娑乐土。
看皓月长空徐吐。
腐鼠功名同一吓,只纵横才气难为主。
天莫问,自来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于1942年抗战时期,表面是送别友人,实则借景抒怀,表达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复杂心境。

上阕以"梦绕长亭路"开篇,用莺飞草长的春日景象反衬现实的"剩水残山"。山河破碎却要与天共老,这种无奈只能化作无人理解的闲愁。词人试图将愁绪抛向浩渺天地,像霜天里的孤鹤般保持高洁姿态,在广阔云水间徘徊,暗示着虽处困境仍坚守气节。

下阕借南北朝文人庾信(字兰成)的典故,写自己像古代文人一样在暮色中感怀。"高歌青眼"指与志同道合者把酒言欢,"抗怀今古"展现超越时代的胸襟。忽然笔锋一转,说繁华楼台不过弹指即逝,看似快乐的表象下藏着苦涩。"腐鼠"典故出自庄子,讽刺把功名当宝贝的人,表明词人宁可保持"纵横才气"也不愿为功名折腰。最后"天莫问"六字斩钉截铁,展现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孤傲。

全词最大的魅力在于将战乱年代的飘零感与文人风骨完美结合。写景时残山剩水与皓月长空交替,抒情时既有"闲情谁与"的孤独,又有"高歌青眼"的豪迈。特别是"腐鼠功名"的犀利比喻和结尾"自来去"的潇洒,把知识分子的清高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