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

应嫌(一作怜)屐齿印苍苔,十(一作小)扣柴门九(一作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通过描绘一次未能入园的经历,表达了对春天生命力和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的开头讲的是主人公穿着木屐去游园,但因为担心踩坏了园子里的青苔,所以小心翼翼地行走,甚至不太愿意用力扣门。这一点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和对园子的尊重。

接下来,主人公敲了几次门,但园门始终没有打开。这里的“九不开”并不是说真的敲了九次,而是形容敲了很多次都没人应答,显得园子似乎无人问津。这种情景给人一种失落感,仿佛园子里的美好与外界隔绝了。

然而,诗的结尾却突然转折,揭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尽管园门紧闭,但春天的生机却无法被锁住,一枝红杏从墙头探了出来。这一景象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美丽是任何人为的阻隔都无法阻挡的。红杏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主人公未能入园的遗憾,还让他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

整首诗通过一个小场景,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它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总是会以某种方式展现出来,即使我们无法直接接触,也能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它们的存在。这种乐观和豁达的态度,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