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乐(钱塘·林钟商)
四堂互映,双门并丽,龙阁开府。郡美东南第一,望故苑、楼台霏雾。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处。近黄昏,渐更宜良夜,簇簇繁星灯烛,长衢如昼,瞑色韶光,几许粉面,飞甍朱户。
和煦。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鼓。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和煦。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鼓。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钱塘(杭州)繁华富丽的城市风貌和热闹欢快的游春场景,充满了宋代都市的生活气息。
上片(前半部分)像用广角镜头扫描城市全景:衙门楼阁金碧辉煌,整个城市号称"东南第一"。暮色中,街市灯火通明如同白昼,精致的楼阁里隐约可见盛装女子,垂柳流水间飘荡着江南小调。这里用了"繁星灯烛"的比喻,把万家灯火比作银河繁星,画面感极强。
下片(后半部分)聚焦到具体的游春场景:红栏杆的小桥,绿草如茵的堤岸,远处山林掩映着寺庙。在梨花盛开的季节,人们畅饮美酒,山间回荡着音乐声。最后以"画图写取"收尾,把整幅热闹景象比作一幅生动的春日行乐图。
全词最突出的特点是"热闹而不杂乱"的描写技巧:既有宏观的城市全景,又有局部的特写镜头;既有视觉的华丽(朱户飞甍),又有听觉的热闹(吴歌箫鼓);既写达官贵人(泥诏指皇帝诏书),也写普通百姓(同民乐)。这种多层次描写展现了当时杭州作为繁华都市的立体风貌。
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