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 湘社散后旬日,海年兄将如黔省,大定公予愈赴京兆试,复连句录别
褪红天。
昵人楼角断虹悬。
扇拥朝啼,帘垂晚汐伴离筵,凄然(芳)。
暗相煎。
东风催别在侬先。
天涯不共归路,苦教青鬓促华年(万)。
万翠幕鸳烛,钿箫鸾帕,忍看抛向谁边。
只西窗夜话,凄断风雨,还更无眠(芳)。
还念北马南船。
春又尽也,别泪坠湘川。
相思远,短歌燕筑,病骑黔关。
太绵绵。
怕梦不到万山。
千驿响送啼鹃(万)。
夜郎吊李,日下呼荀,有恨飘满琼笺(芳)。
十载填词,憾狂名,却受燕感莺怜。
画出蘅皋别意,只斜阳、不认旧吟鞭。
瘴云尚隔趋庭,算君此去,愁与诗为伴(万)。
眷客程、乌哺情何限,空惆怅、江上蛮烟。
误翠堤、柳乍吹绵(芳)。
向旗亭、那角倚阑干。
共君添得,莺边行李,一檐花寒(万)。
昵人楼角断虹悬。
扇拥朝啼,帘垂晚汐伴离筵,凄然(芳)。
暗相煎。
东风催别在侬先。
天涯不共归路,苦教青鬓促华年(万)。
万翠幕鸳烛,钿箫鸾帕,忍看抛向谁边。
只西窗夜话,凄断风雨,还更无眠(芳)。
还念北马南船。
春又尽也,别泪坠湘川。
相思远,短歌燕筑,病骑黔关。
太绵绵。
怕梦不到万山。
千驿响送啼鹃(万)。
夜郎吊李,日下呼荀,有恨飘满琼笺(芳)。
十载填词,憾狂名,却受燕感莺怜。
画出蘅皋别意,只斜阳、不认旧吟鞭。
瘴云尚隔趋庭,算君此去,愁与诗为伴(万)。
眷客程、乌哺情何限,空惆怅、江上蛮烟。
误翠堤、柳乍吹绵(芳)。
向旗亭、那角倚阑干。
共君添得,莺边行李,一檐花寒(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对好友即将分离时的复杂情感,既有离别的愁苦,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整体用细腻的意象和婉转的语言,展现了离别场景和内心波动。
上片(开头到"还更无眠"): • 用"褪红天""断虹"描绘黄昏景象,暗示美好时光即将结束 • 通过"扇拥朝啼""帘垂晚汐"等细节,展现离别的具体场景 • "东风催别"把离愁具象化,表达出时间无情、离别将至的无奈 • "万翠幕鸳烛"等华美意象反衬出即将分离的痛苦
中片("还念北马南船"到"有恨飘满琼笺"): • 想象分别后各自漂泊的境况:"北马南船""病骑黔关" • "怕梦不到万山"写思念之深,连梦中相见都难 • 借用李白(夜郎)、荀子(日下)典故,暗示前路艰险 • "飘满琼笺"形象表现满纸都是离愁别恨
下片("十载填词"到结尾): • 回顾十年友情,曾经的"狂名"如今只剩别离 • "斜阳不认旧吟鞭"写物是人非之感 • "瘴云""蛮烟"等意象暗示友人将去的偏远之地 • 结尾"一檐花寒"以景结情,用寒冷的花檐暗示心情凄凉
全词特色: 1. 时空跳跃:现实场景与想象场景交织 2. 意象丰富:自然景物(虹、风、云)与人文意象(烛、笺、鞭)巧妙结合 3. 情感层层递进:从眼前离别到未来想象,再到回首往昔 4. 语言婉约:善用比喻和暗示,不说"悲伤"而用"花寒"来表达
这首词生动展现了文人离别时的典型情感:对友情的珍视、对未来的忧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然写的是个人离别,但其中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具有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