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至海边长亭村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壮阔景象的敬畏。
首联“行到山穷处,微茫岛屿青”写诗人走到山的尽头,眼前是一片茫茫大海,远处隐约可见青翠的岛屿。这里“山穷处”象征着人生的某种极限或困境,而“微茫岛屿青”则给人一种希望和远方的感觉,暗示着即使身处困境,仍有新的风景等待探索。
颔联“百年多逆旅,万事一长亭”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生百年,如同一次漫长的旅途,充满了不确定和漂泊感。而“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地方,象征着离别和变迁。诗人用“万事一长亭”来表达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人生中的相聚与离别、成功与失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站。
颈联“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描绘了海边的生活场景。晚潮在风雨中显得格外急促,清晨的鱼市则弥漫着鱼虾的腥味。这两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海边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尾联“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诗人一生都在诵读优美的诗句,但直到今天,亲眼见到这浩瀚无垠的大海,才真正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渺小。这里的“海冥冥”不仅指大海的广阔无边,也象征着人生的深邃与未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展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又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陈知柔
(?—1184)宋泉州永春人,字体仁,号休斋,一号弱翁。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台州判官。历知循州、贺州。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桧当轴,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知柔独不阿附。解官归,主管冲祐观。有《易本旨》、《春秋义例》、《易大传》、《易图》、《诗声谱》、《论语后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