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梅雨季节的傍晚,雨过天晴后的闲适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首联“南轩梅雨晚来频,雨霁轩清尽可人”,写的是南边的窗户外,梅雨频繁地下着,但雨停后,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这里诗人用“尽可人”来形容雨后的美好,传达出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颔联“不著东山双屐齿,偏宜渭水一丝纶”,诗人提到自己并不想去东山游玩,反而更喜欢在渭水边垂钓。这里“双屐齿”指的是登山鞋,而“一丝纶”则是指钓鱼线。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不是追求热闹和奔波。
颈联“愁中托酒无辞醉,梦里看花莫认真”,诗人说在忧愁时,喝酒可以让自己暂时忘却烦恼,而在梦中看到的花朵,也不必太当真。这里诗人用“托酒”和“梦里看花”来比喻生活中的短暂逃避和虚幻的美好,暗示了人生中的烦恼和快乐都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执着。
尾联“行乐随时吾事耳,乾坤何地不容身”,诗人总结道,随时行乐是自己的事情,天地之大,哪里都可以容身。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态平和,就能找到快乐和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清新景色和诗人的闲适生活,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烦恼的超然态度,鼓励人们随遇而安,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
赵友直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