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经洞

平生山水癖,遐往心独喜。
采秀凌丹丘,忽遇白云子。
腰剑苍龙活,野袂青霞起。
邀我石洞行,共坐啖石髓。
架有黄庭经,犹是东晋纸。
粲若锥画沙,其字大如指。
口传却老术,长跪与进履。
吾心在魏阙,焉得给薪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热爱山水的隐士遇见仙人并得到长生秘诀的奇幻经历,充满道教修仙色彩,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遇见仙人的过程 诗人自称有"山水癖好",在登高山时意外遇见一位叫"白云子"的仙人。这位仙人形象很特别:腰间挂着活龙般的宝剑,衣袖飘动像青霞,生动展现出仙人超凡脱俗的气质。仙人邀请诗人到石洞中,请他吃"石髓"(传说中的仙药),展现了神奇的仙境生活。

2. 洞中奇遇 洞中有珍贵的《黄庭经》(道教重要经典),还是东晋时期的古本,字迹清晰有力。这里通过"锥画沙"的比喻,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字大如指"的细节,让读者能直观想象经书的样子。仙人不仅展示宝物,还传授"却老术"(长生之术),诗人恭敬地"长跪"学习,表现了对仙术的虔诚向往。

3. 现实矛盾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诗人心里还惦记着朝廷("魏阙"代指朝廷),没法专心当仙人弟子去赚取"薪水"。这种矛盾心理很有意思——既向往长生不老的神仙生活,又放不下世俗的功名利禄,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古代文人既想超脱又难以割舍仕途的普遍心态。

全诗用奇幻的遇仙故事,实际探讨了一个现实问题:当超凡脱俗的理想与世俗责任冲突时,人该如何选择?仙境的瑰丽想象与最后的现实顾虑形成强烈反差,让诗歌既有浪漫色彩,又引人深思。

胡融

胡融,字小瀹,号四朝老农,宁海(今属浙江)人(《天台续集别编》卷四)。与李揆同时,生平不详。今录诗十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