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其三

云陛临黄道,天门在碧虚。
大明含睿藻,元气抱宸居。
戈偃征苗后,诗传宴镐初。
年华富仙苑,时哲满公车。
化入絪缊大,恩垂涣汗馀。
悠然万方静,风俗揖华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祥和、繁荣的盛世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君王的赞美与祝福。

首先,诗中提到“云陛临黄道,天门在碧虚”,这是用宏伟的景象来比喻皇帝的威严和神圣。黄道和碧虚都是高远的象征,暗示皇帝的统治如同高悬于天空,无可匹敌。

接着,“大明含睿藻,元气抱宸居”进一步赞美皇帝的智慧和国家的昌盛。大明指的是皇帝的英明,睿藻则是指皇帝的智慧如华丽的藻饰,元气则象征着国家的生命力,宸居则是皇帝的居所,整体意思是国家的繁荣与皇帝的智慧息息相关。

“戈偃征苗后,诗传宴镐初”则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强调了国家的安定。戈偃意味着战争结束,征苗后则指征服了边疆的叛乱,诗传宴镐初则是指和平时期的宴会和诗歌,象征着国家的和谐与文化繁荣。

“年华富仙苑,时哲满公车”描绘了国家的繁荣景象,仙苑象征着富饶的土地,时哲则是指贤能之士,公车则是官员们的象征,整体意思是国家人才济济,社会繁荣昌盛。

“化入絪缊大,恩垂涣汗馀”则进一步赞美皇帝的恩德和教化。絪缊大是指皇帝的教化深入人心,恩垂涣汗馀则是指皇帝的恩泽如同甘霖,滋润着万民。

最后,“悠然万方静,风俗揖华胥”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社会景象。万方静是指天下太平,风俗揖华胥则是指民风淳朴,如同传说中的华胥国一样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皇帝、国家和社会的赞美,表达了对盛世景象的向往和对君王的忠诚与祝福。诗中充满了对和平、繁荣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