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登弥勒阁

旅病经秋愧玉簪,强登楼阁帝城阴。
云高白雁边声急,露冷黄花岁色侵。
燕甸南来平野阔,秦天西去大河深。
凭轩极目怀吾土,日暮栖迟动越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天登上弥勒阁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因为旅途中的病痛而感到愧疚,但他依然坚持登上楼阁,俯瞰帝城的景色。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坚韧和对美景的向往。

接着,诗人描绘了眼前的景色:高空中白云飘荡,白雁飞过,带来边塞的急迫感;露水寒冷,黄花凋零,预示着秋天的深入和岁月的流逝。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秋天萧瑟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在第三联中,诗人从地理视角展开描写:南边的燕甸平原辽阔无边,西边的秦天大地河流深邃。这些壮丽的景色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的渺小与漂泊感。

最后,诗人倚靠在栏杆上,极目远眺,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日暮时分,他感到自己像一只疲倦的鸟儿,不禁吟唱起越地的歌谣,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旅途的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旅人在秋天登高时的复杂心境。诗人既感叹大自然的壮美,又无法摆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这种情感的冲突与交织,使得诗词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马汝骥

马汝骥(1493-1543)字仲房,绥德人。 生于弘治六年九月十九日,卒于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六日,年五十一。正德庚午五年举乡试。正德十二年(1517)举进士,改庶吉士,寻授编修,能诗,号为才子。正德十四年,因谏南巡廷杖,出为泽州知州。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还为编修如故。嘉靖二年会试为同考官。嘉靖四年,《武宗实录》成,有篡修功,升修馔。嘉靖五年,母王氏卒,归三年,父烟山公卒。起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寻改北监。居数岁,升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嘉靖二十年,迁礼部右侍郎,加翰林侍讲学士。嘉靖二十二年,以肺病卒,赠尚书,谥文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