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隐山寺,观飞来峰、探峰洞,步各亭涧;入寺后,登北高峰;次韬光庵,观江海及及湖二十韵

环湖皆好山,最是灵隐秀。
后矗北高峰,前结飞来窦。
绕寺山水幽,巀嵲山门右。
山泉落琤琮,树根蟠透漏。
闻道云雨兴,常有雷霆斗。
涧声摇天风,瀑流出石溜。
洞中一线天,天半百层岫。
咫尺分乾坤,曲折现昏昼。
行到冷泉亭,遍看云峰皱。
入寺挹慧光,金身十丈彀。
五百护尊者,重重如列宿。
禅房云气多,经楼山岚凑。
爰登寺后山,高峰凌霄宙。
古树若飞龙,众石皆卧兽。
徘徊四山低,南峰可俯就。
复到观海亭,江海入袍袖。
此行遍江南,湖山尽停留。
此境良未逢,高奇兼秀透。
山连上天竺,岭真古灵鹫。
澹荡寺门前,湖光浮绮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次游览灵隐山寺的旅程,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细节,传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环湖皆好山,最是灵隐秀”直接点明了灵隐山在众多山中的独特之美。接着,作者通过“后矗北高峰,前结飞来窦”等对仗工整的句子,进一步勾勒了山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在游览过程中,作者用“山泉落琤琮,树根蟠透漏”等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泉的清脆声和树根的盘曲之态,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闻道云雨兴,常有雷霆斗”等句子,又赋予了山水以神秘和力量感。

进入寺内,作者通过“金身十丈彀,五百护尊者”等描述,展现了寺庙的庄严和神圣。而在登高远眺时,“古树若飞龙,众石皆卧兽”的比喻,则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最后,“此行遍江南,湖山尽停留”总结了这次旅行的广泛和深入,“此境良未逢,高奇兼秀透”则表达了作者对这次经历的难忘和对山水之美的赞叹。

总的来说,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次丰富多彩的山水之旅,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