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神秘和哀愁的画面,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既现实又超脱的世界。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了“湘人敲鼓迎二真”,这里的“湘人”指的是湖南一带的人,他们敲鼓迎接“二真”,可能是两位神仙或重要人物。这一场景充满了仪式感和热闹氛围,仿佛在庆祝某种神圣的时刻。
接下来,“娃郎苕绾参差尘”描绘了年轻人用苕(一种植物)编织成的装饰品,在尘土中显得参差不齐。这一细节展现了日常生活的朴素和真实,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东风剪雪绡绿水,半天斜露葡萄春”这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诗歌一种梦幻般的美丽。东风吹拂,仿佛剪开了雪白的绸缎,绿水中映照着半边天空,斜露的葡萄藤在春天里生机勃勃。这些意象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但同时也带有一种短暂的、易逝的感觉。
“竹根沿花铸明月,野坟死草泉幽咽”则转向了更为沉重和哀伤的景象。竹根沿着花朵生长,仿佛铸成了明亮的月光,而野坟上的死草和幽咽的泉水则让人感受到死亡和孤寂。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既有生命的美好,也有无可避免的消逝。
最后,“铜龙玉狗阍重重,东方不高眼穿血”描绘了一幅压抑和困顿的画面。铜龙和玉狗象征着权力和守护,但它们重重叠叠,仿佛阻挡了前进的道路。东方不高,眼睛穿透了血,可能暗示着希望渺茫和内心的痛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变化,展现了生活中的喜悦、美好、哀愁和无奈。它既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复杂而真实的情感。
周玄
福建闽县人,字微之。与黄玄皆出林鸿门下,称二玄。永乐中以文学征,授礼部员外郎。尝挟书数千卷,居长乐高柄家,读书十年,卒业尽弃其书,谓已尽在腹中。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宜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