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旅人在寒食节时途经上饶城的所见所感。寒食节是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人们会禁火、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旅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行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荒凉景象。
诗的开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旅人在寒食节这天路过上饶城,春天的傍晚显得格外宁静。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周围的景色:野外的寺庙里,鸟儿欢快地鸣叫,而山间的小路却长满了荆棘,显得荒凉。这里,鸟儿的欢快与荆棘的荒凉形成了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诗中提到“人随乘雁集”,意思是人们像大雁一样聚集在一起,可能是为了过节或赶路。而“地隔一牛鸣”则形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近,却像隔着一头牛的鸣叫声那么远,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最后,旅人低头沉思,感叹自己在这漫长的征途中,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官场的纷扰,过上清静的生活。这里的“官曹”指的是官场事务,诗人借旅人之口,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象的描写,表达了旅人在寒食节这一特殊日子里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同时还透露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渴望。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让读者感受到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
洪炎
洪炎(1067~1133),字玉甫,南昌(今属江西)人。黄庭坚外甥,出生书香门第,由祖母启蒙,洪炎与洪朋、洪刍、洪羽四兄弟,都是诗人,号称“豫章四洪”江西诗派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