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陈缉熙一同泛舟湖上的美好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
首句“宿雨初收见两峰”,意味着经过一夜的雨后,天刚放晴,人们得以看到湖边的两座山峰。这既点明了时间,也展示了自然的恢复生机。
“湖光如练泻晴空”,则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景象,湖光仿佛一道洁白的绸带,从晴朗的天空中流淌下来,赋予画面一种宁静而明亮的美感。
接下来,“画船载酒来天上,青鸟衔花度镜中”,将湖面比作一面镜子,而画船如同从天上驶来一般,青鸟似乎在镜子中衔着鲜花飞过,充满了浪漫诗意。
“檀板歌声无越女,翰林诗句有唐风”两句,指出了诗人的兴奋与愉悦。檀板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歌声仿佛来自天上的越女,而翰林则是古代的文人,他们创作的诗句充满了唐代的风格。这里不仅赞美了歌声动听,还暗示了诗歌的优美,展现了诗人的文学素养。
最后,“相逢莫惜留连饮,明日谁人拾落红”则表达了珍惜当下的感慨。诗人和朋友相聚,不愿过早离去,希望能多留一些时间享受美景。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暗示着时光易逝,美好的瞬间不易重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朋友相聚的赞美,传达了珍惜眼前美好、珍惜友情、热爱生活的主题。
聂大年
(1402—1456)明江西临川人,字寿卿。宣德末荐授仁和县训导,后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征入翰林,修实录。未几得疾卒。博通经史,工诗,善古文,亦能书,得欧阳询法。有《东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