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叫《中秋月》,诗人通过中秋之夜的月亮来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说“三十六旬盈复缺”,这是指月亮的周期。月亮每个月都会从满月到亏月,再到新月,然后又是满月,如此循环。这里的“三十六旬”指的是一个周期,大约相当于三个月的时间。诗人用月亮的变化来比喻人生的起起落落,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接着,“百年堪喜又堪伤”,诗人感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既有欢乐的时刻,也有悲伤的时光。这句话意味着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经历,既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也有让人心痛的瞬间。

然后,“劝君莫惜登楼望”,这里诗人劝告读者不要过于珍惜在楼上观赏月亮的时刻。因为无论你怎么珍惜,月亮总是要变化的,它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刻。

最后,“云放婵娟不久长”,诗人用“云放”来形容月亮被云彩遮住的样子,这里的“婵娟”就是指月亮。诗人说,即使月亮被云遮住,它也不会停留太久,很快就会重现。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希望和美好总是短暂的,但它们总会到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中秋之夜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和期待。它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薛莹

薛莹(约209~283),字道言,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文学家,出任吴国左国史、光禄勋,吴太子少傅薛综之子,薛珝之弟,入晋为散骑常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