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诗 之十一

江门帆点夕阳明,江上愁心向晚生。
我寄悲怀东海若,要回胥种荡蓬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以及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诗。让我们逐句分析:

首句“江门帆点夕阳明”,描述的是夕阳西下时分,在江边门户,风帆被夕阳余晖点缀的美景。这里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也有对旅途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着,“江上愁心向晚生”,诗人的情绪发生了转变。随着夜晚的来临,诗人的心情变得忧郁,产生了一种淡淡的愁绪。这里的“愁心”并不一定是由于外部环境引发的,也可能是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所带来的内心感受。

然后,“我寄悲怀东海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他把内心的悲伤情感寄托给东海,这里的东海可以理解为一个象征,代表着广阔、深沉、无边无际。诗人希望通过寄托情感,让自己的心情得到释放和缓解。

最后一句“要回胥种荡蓬瀛”,这里的“要回”可以理解为诗人想要回应某种情感或事情,“胥种”可能指的是付出的努力或愿望,“荡蓬瀛”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心境或精神追求如同漂浮在蓬莱仙境一般,有着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整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未来有所期待,希望付出努力后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变化。从宁静的美景中引发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从悲伤的情感中寻求寄托,最后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色和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人生体验。

沈曾植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