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罗少南黄叔化陪曹明府厓山吊古因泛舟观海分得水字①

登临属素秋,厓山风日美。
茂宰肃精禋,招携集簪履。
生平吊古怀,览历从兹始。
清晨陟巘原,四望山烟紫。
两厓束怒涛,万籁鸣悲耳。
披薜问行朝,缘蹊观草市。
一后有遗陵,六师无故垒。
达彼死生关,悟兹兴亡理。
泛海帝图非,捐躯臣节是。
长松皆摧残,虚殿半夷圮。
感慨恨难平,凄凉泪欲洒。
移尊蜃海旁,击楫鲸波里。
人疑星汉游,舟以芥杯比。
未睹朝夕池,安知百川水。
回首尘虑消,壮游乃如此。
聊以步来章,卮言不盈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朋友在秋天游览厓山(南宋末代皇帝投海处)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历史遗迹引发对兴亡的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登山观景(开头到"万籁鸣悲耳") - 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官员们穿着正式服装结伴登山 - 清晨站在高处,看到山间紫色的云雾 - 听到两山之间汹涌的海浪声,像在诉说悲情

2. 怀古伤今("披薜问行朝"到"凄凉泪欲洒") - 拨开杂草寻找南宋行宫遗址,沿着小路看当年集市痕迹 - 发现只剩下一座孤零零的皇陵,军队的营垒早已消失 - 感悟到:南宋虽然灭亡了,但大臣们宁死不屈的气节永存 - 看到被毁的松树和倒塌的宫殿,忍不住落泪

3. 海上泛舟("移尊蜃海旁"到最后) - 把酒席搬到海边,乘小船出海 - 在巨大的海浪中,小船像一片小叶子 - 只有亲眼看到大海,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浩瀚 - 这次壮游让人忘却烦恼,但写出来的文字却难以表达全部感受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用"紫烟""怒涛"等鲜明意象营造出悲壮氛围 2. 通过废墟与自然的对比,突出历史沧桑感 3. 最后的海上体验,把个人感慨升华到宇宙时空的层面 4. 告诉读者:亲临现场的感受,远比书本记载更震撼人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