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四之江南①

荆吴相接水为(一作连)乡,君去春江(一作江村)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一作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朋友杜十四往江南时的情景。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句诗的意思和背后的情感。

首句“荆吴相接水为乡”可以理解为荆楚(古代对湖北一带的称呼)和吴地(古代对江苏一带的称呼)之间,因为有水相连,仿佛是一个大大的故乡。这里的“水为乡”形象地表达了两地之间紧密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第二句“君去春江正淼茫”,诗人说朋友要启程而去,此时的春江水面上波光粼粼,水汽弥漫,一片渺茫的样子。这不仅是对江面景象的描写,也隐含着对朋友即将远行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诗人想象朋友的船只在傍晚时分在江面上漂泊,不知道会停泊在哪个地方。望着朋友远去的方向,诗人不禁心生离愁,仿佛被这份思念之情割断了肠子,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牵挂和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寓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孟浩然擅长以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