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雪窦山妙高峰的壮丽景色,充满动感和想象力。
首联“陆地芳洲拥翠翘,巨灵穿石滚云涛”写山势的雄伟:山像陆地上的绿洲,峰顶高耸如翠鸟翘起的尾巴;又像天神劈开巨石,让云海如波涛翻滚。这里用夸张的比喻,把静态的山写得气势磅礴。
颔联“抟空苍凤欲飞舞,奔海玉龙争怒号”继续用神话意象:山势如凤凰展翅冲天,又像玉龙冲向大海发出怒吼。诗人通过“飞舞”“怒号”让山有了生命力和激情。
颈联“万象横陈坤轴富,一亭平挹月轮高”转为宏大视角:群山如大地画卷般铺展,山顶小亭仿佛能伸手揽月。“坤轴”指地轴,形容山脉连绵;“挹月轮”则把高耸的山亭与月亮联系起来,充满浪漫感。
尾联“独醒未觉孤清景,笑酌寒泉读楚骚”转入抒情:诗人独自清醒地欣赏这清幽景色,笑着捧起冰凉的山泉,读起屈原的《离骚》。这里“独醒”暗用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典故,表达超然物外、坚守高洁的情怀。
全诗特色在于: 1. 比喻新奇——把山比作凤凰、玉龙,让自然景观充满神话色彩; 2. 动静结合——云涛“滚”、苍凤“舞”、玉龙“吼”,静态的山有了动态美; 3. 情景交融——结尾将壮丽山河与屈原的高洁精神呼应,升华了意境。
诗人不仅写山水之美,更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遗世独立、坚守初心的志趣。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