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豁达老者的生活态度,用轻松幽默的笔触展现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开头用"暖足番君"(可能指代老人)和"阿婆"的对话,营造出温馨的生活场景。老人笑着问阿婆年纪,显得亲切自然。接着通过"夜月移花影"、"春风逐柳绵"这样优美的自然景象,表现老人闲适的生活状态。
中间部分"散花居丈室"用佛教典故,暗示老人心境开阔;"姹女共壶天"则展现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最后用"铅华列屋"(指富贵生活)与"寒梅"对比,表明老人宁愿选择清贫高洁的生活方式,也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
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通过日常对话和自然景物,展现了一位看透世事的老人淡泊名利、安享晚年的智慧。诗中"寒梅"象征着高洁品格,是老人精神追求的写照。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